2005年6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多一些“有盼头”的政府歉意表达
邓海建

  6月19日《郑州晚报》消息:“我代表市委、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道歉,并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,本年度内一定摘掉‘十大污染城市’的黑帽子。”近日,在河南省焦作市大气污染整治攻坚会议上,焦作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毛超峰郑重向全市人民道歉。
    从城市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到政府瑕疵作为,“由市长出面公开向市民道歉”,眼下正在不同的媒体繁衍成一种行政时尚。市长因政府工作失误向市民道歉,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应然。市长以政府责任人的形象走在与公众交流的前沿,是地方政府“危机公关”的积极举措,让市民看到了政府渐渐廓清了自己的权力来源和负责对象。“责任政府”从一份份歉意表达中凸现。
    然而,在市民开始对市长们“道歉疲劳”后,我们越来越关切那些或真诚或形式的歉意有多少是积极作为的号角,又有多少仅仅是行政潮流的一种“作秀”。焦作市市长的歉意之所以具有标榜意义、值得期待,就在于在“市长道歉”成风的政治气候里,这份歉意“含金量”很足——从市民的视角看就是“很有盼头”。
    市长代表地方政府道歉,“一歉了之”的很多,这使得“道歉”的良性互动意义沦为形式主义的现代版——毕竟,道歉的形式只是一种态度(无非是人本政治理念责权倾斜的抱愧情感的表达),而道歉的内容才是关键,如果仅仅是没有实质内容的、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可预期整改目标下的“遗憾的表演”,这样的歉意表达难免会成为地方政府卸责的又一瓶“万金油”、又一把“免责伞”;市长要表达歉意,但在严肃、庄重的歉意表达里更要传达务实有效的政府信息,这种“歉意表达”更多的应体现政府的“方式方法通报”和“保质期内的决心”。
    歉意表达是否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其实并不重要,如果市长们的道歉只是海市蜃楼的一种感性忏悔,即使再动人迟早也会无济于消弭政府的任何危机;如果市长们的道歉更多的是传达一种理性的权力自控和危机整饬观,那么,“有盼头”的歉意表达就会成为诚信政府、责任政府、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人性化的亮丽风景线。